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流行病學
醫(y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寄生蟲病 >> 血吸蟲病 >> 血吸蟲病的流行病學 |
傳染病學 |
|
本病流行于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地。我國則見于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十三個省、市、自治區(qū)的三百三十三個縣市。臺灣的日本血吸蟲未見有人體感染。本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傳染涁 日本血吸蟲患者的糞便中含有活卵,為本病主要傳染源。船戶糞便直接下河以及居民在河邊洗刷馬桶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隨地大便,河邊糞坑及用未處理的新鮮糞便施肥,被雨水沖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病畜(牛、羊、犬)及鼠等含有蟲卵,隨糞便排出,污染水源。
釘螺:為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是本病傳染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釘螺喜棲在近水岸邊,在湖沼地區(qū)及蘆灘洼地上最多。在平原地區(qū)孳生于土質肥沃,雜草叢生,水流緩慢的潮濕蔭蔽地區(qū),溝渠最多,岸邊次之,稻田中最少。釘螺感染率以秋季為最高。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皮膚,粘膜與疫水接觸受染。多通過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魚捉蟹,赤足經過釘螺受染區(qū)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數量與皮膚暴露面積,接觸疫水的時間長短和次數成正比。有時因飲用疫水或漱口時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三)易感性 人與脊椎動物對血吸蟲普遍易感,流行區(qū)以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漸下降,此與保護性免疫力有關。
![]() ![]() |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流行病學”條目 http://www.moluren.top/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8%A1%80%E5%90%B8%E8%99%AB%E7%97%85%E7%9A%84%E6%B5%81%E8%A1%8C%E7%97%85%E5%AD%A6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流行病學”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